“这可怎么办好?”那个胖一点的妇人道,“在外面发展的不舍得再出钱,我们家里人又调不出钱来。山林又不能卖。这建桥的项目不就看着它黄了?”
叹气声此起彼伏。
“我看只有找那个年轻的董事长试试了。”年近八十的老人再次开口道。
“你是说找那个曹正轩?他不是一直避我们吗?”六十多岁的男人道。
“找他怎么现实?”村小组长道,“他们来给我们搞新农村建设是为了赚钱,不是搞慈善事业。村里小路返修已经让人家多去十几万了。”
年近四十的青年第一次开口道:“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。他把我们村人都忽悠了。”
“我看人很准的。”年近八十的老人坚持道。
“你是说他愿意给我们垫付十万还是他会给我们出十万,老伯?”五十多岁,秃头的中年人问道。
“垫付十万也成。他要是了解我们村的情况,说不定真会给我们出十万。我看人真的很准。”
堂前十几个人开始交头接耳。
等议论声小下去之后,年近八十的老人摆手示意大家安静,“大家都不相信是不?那明天我就去县里找他。发海你跟我一起去。你应该知道他公司的地址吧?”
“他公司的地址我自然知道,只是……无缘无故找人家要十万块钱,现实吗?”村小组长仍旧非常困惑。
年近八十的老人道:“反正不用你出面,你有什么为难的?你给我带好路就行。县里变化很大,我年纪大了,认不准路。”
“老伯你既然这么坚持,那明天我就带你去。”村小组长下定了决心。
“发海啊,我看人真的很准的。”老人再次有预见性地道。
……
当太阳重新升起的时候,村小组长带着年近八十的老人踏上了通往县城的道路。
两个人在华安建筑公司没有找到曹正轩,就按公司员工的指点跑到了阳江一中。几分钟后,两个人出现在高二文办公室里。
“曹老师,有家长找。”同办公室的一个老师提醒正在批阅作文的曹正轩。
曹正轩这才抬头看向办公室门口,“村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