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郭炜的筹谋
是的,在朝中群臣争执不下的时候,先用建设陪都的形式行缓兵之计,降低反对迁都者的声浪,🖔💘而且还能在迁都之前将城垒、百司府库以及郊庙等🕆建筑提前修好,等🐔到最后实际上进行迁都的时候,反对者自然就少了。
至于迁都与否,郭炜一方面用暂不作出决定的手法稳住了群臣,另一方面又用修缮陪都🖋👄的方式向反🜕对者彰显着自己最后迁都的决心🌌。
最关键的就是,郭炜还小小地耍了一点手段,定然要让那些本该会反对他迁都的大臣转而不🛏🛖反对他迁都西京洛阳。
这就是增设南北两京的主要目的。
郭炜预定的南京,就是南唐的故都金陵城,作为一个幅员🟎⚏广及岭南的大国来说,在🟠🞤长江以南选择一个政治中心作为陪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🙇🈓。
而以这些主要城市来说,广州距离中原核心地带实在太远,的确不是成为南京的好选择;杭州又过于东偏,而且距离中原也颇远,不是控扼南方的要地;成都则完全缩进蜀地,根本就管控不到巫峡以东,距离东京更远;至于江陵和潭州倒是在南方居中,本来就算东京和江🕱🍘陵、潭州之间缺少连贯的水路也是可以做南京的,只不过洞庭湖以南的民户稀少,对于支撑♙🈰🁺一个大国的陪都不太有利罢了。🁻
所😘以说起来最合适的地方还就是金陵城,☈只要朝廷将昇州升格为江宁府就行了。
而选择幽州北平府作为北京的候选城市,那在郭炜而言也是深思熟虑了的。首先,夺回了幽蓟之地,拥有了燕山防线,再以大名府为北京就没什么意义了,就算是成德府都不是一个合格🜳🆐的选择,可以选择的城市👇📗也就是幽州和晋阳了。
仅仅在这两个城市之间进行选择的话,不光是郭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幽州,就是其他大臣也基本上会倾向于此——🖑👹在郭炜来说,当然是靠东却距离海港更近的幽州更符合气候发展的大势;而在群臣来说,北汉的故都晋阳比其他城市更受警惕,后唐、后晋、后汉这前三朝都兴于此,郭炜没有下令将晋阳城彻底毁去就已经算是宅心仁厚了。
以金陵为南京,以幽州为北京,这在大周幅员渐广的现在当然是顺理成章的,就是对几🖋👄座陪都的老城进行扩建改造,增修一些宫室和🕃🕕配套的府衙、仓库等建筑,会出声反对的人也不多。而一旦三个陪都都基本上修好了之后,郭炜相信他的迁都想法会让群臣都接受洛阳的。🕱🍘
说穿了就是提出一个令群臣感觉更🏊难以⛥接受的目标,让他们在为难之下感觉迁都洛阳也不算什么大事,这就是所谓的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;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”。
郭炜倒是想过当真迁都🁿到金陵或者幽州,只不过这在⚦📨🝜眼下却是相当的不合适。🖊
金陵城在南北朝的时候是给南朝做过都城的,南唐也以之为都城,因此做都城的经验🄚倒是足够。不过建都于金陵的朝代都享年不永,这种事难免会引来非议,不过最没有立场和金陵比都城历史的偏偏就是东京汴梁,难道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魏国?或者用后梁、后晋、后汉的寿命去和宋齐梁陈几朝去比?
所以郭炜确信自己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⛥迁都南京的意思,🟎⚏群臣肯定会主动地建议迁都洛阳的。
其实在这个年代就迁都金陵也没有什么好——相对于整个大周的幅员来说,金陵实在是太偏东了一点,尽管天子前不久才否决了更偏东的杭州的提名。以金陵的地理位置,真要是朝🖄🐂☩廷🅞和禁军待在那里,粮食倒是不愁了,也不需要太多的漕运,但是整个北方确实就有一些鞭长莫及的感觉了,尤其是西北方向,尚未收拢定难军的郭炜怎么会甘心呢?
金陵的好处就是直接处在产粮区当中,京师的各项供应非常容易解决,而且控制南方很轻松🛏🛖,并且可以直接沿江出海,也有利于扩展国人的海洋视野。不过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性国家,虽然不能忘却了大海,在这个年代里最应该重视的仍然会是陆地,疏忽北疆的责任可没有谁敢背。
至于迁都幽州,郭炜倒是很想提前说出那句“天子😑守国门”来,不过作为从辽国这等腥膻之国手中收回来才十多年的地方,委实不适合做都城,就连那些支持迁都的大臣都会反对迁🖄🐂☩都到这里来的。
不过从长远来♱讲,郭炜还真是🂩👝最看好这里了。
正如他对今后一千年内地球气候趋势的判断,全球在今后的一千年内总体上是转向干冷的,亚洲的内陆地区会越来越不适合人类活动,无论是农耕🕆人群还是游牧人群的密度都会有所降低,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经济中心都会自然东移,军事政治中🃤心随之东移也就是必然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