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就是好莱坞,表面上所有人都喊着反歧视等平权口号,但在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,歧视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。
从在好莱坞长大的索菲亚-科波拉自然清楚这一点,不担心未来工作的问题。
哪怕靠着科波拉这个姓氏,也不会缺乏愿意投资的金主。
不过,和【量子影业】的合作,让索菲亚-科波拉感到非常的“舒服”。
这种舒服,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。
比如来自【量子影业】的制片人对剧组的干涉很少,名义上索菲亚-科波拉并没有剧组内的最高权利,但实际上那位制片人大多数时间里扮演的都是一个“隐形人”的角色。
即便有什么问题,通常也会尽可能地“私下里”解决,而不是将矛盾带到剧组内,最大限度地照菇了索菲亚在剧组中的面子。
而在好莱坞的剧组里,面子,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权力。
一个在剧组内“表面上”手握大权的导演,肯定比一个在制片人面前心翼翼的导演,要更加容易让演员或者其它幕后人员听话,拍摄起来,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。
另一方面,【量子影业】在投资方面也足够的大方,除了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措施以外,几乎不会过多地过问投资具体如何使用,只要是用到电影上面就没有问题。
甚至于,对于预算超支这种大多数投资人都很敏感的问题,【量子影业】也表现得很大方。
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仅仅只是在拍摄期间,就两次追加了投资。
而到了影片后期制作完成之后,【量子影业】更是在颁奖季公关上花费了巨额的资金。
没有导演会不喜欢一个大方的投资方,索菲亚-科波拉也不例外。
再加上对于项目周期
要求并不严格,愿意给予导演更大的“创作自由”等等,林林总总下来,可以,在索菲亚-科波拉能够找到的合作方当中,【量子影业】是最好的一个。
事实上,如果换一个合作方,索菲亚-科波拉也根本不会担心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的成绩问题。
相较于好莱坞七八成以上的电影会出现亏损的局面,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的成绩已经算是非常出色了。
哪怕是以最为严格的标准,至少也是在及格线以上。
即便制片方不满意,要砍掉这个系列,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的成绩也足以成为索菲亚-科波拉未来的资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