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单只是电影周边产品收入这一项,《星球大战》上映至今,累积的收入已经接近三百亿美元。
而一手缔造了《星球大战》的乔治-卢卡斯,也凭借着这个系列,一跃成为好莱坞的教父级导演。
这里的“教父”,指的不是基督教中很常见的,类似于太平洋对岸干爹的那个教父,而是《教父》电影中的“教父”。
“这部
电影将会由卢卡斯影业投资,一切流程按照好莱坞a类项目的标准执行。”
杜克-罗森伯格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初稿,递给罗杰,开口道:“您应该清楚好莱坞的规则,我这样的新人导演不可能在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,有卢卡斯影业的专业电影制片人,这个项目的成片质量不需要担心。”
罗杰微微点头,没有接话,打开计划书,快速地翻阅起来。
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杜克-罗森伯格拿出的计划书,没有大量的专业词汇,语言通俗易懂,哪怕是不懂电影制作的外行人,也能够看明白它打算如何执行这个项目。
跳过那些筹备、制作、宣传、以及发行等内容,罗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剧本上。
在好莱坞,很多电影在立项之初都没有剧本,甚至有些大牌导演或者制片人不喜欢被剧本束缚了灵感。
但除非是去独立电影圈子里混,否则,若是想涉及主流商业电影,无论是否喜欢,在立项之前,都必须要准备一份剧本。
以传记电影为例,一个人,或者一个团体,崛起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。
而一部电影的长度,通常都在两个小时以内,即使超出,也不可能超出太多。
想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,将所有的事件都塞进去,那是不可能的,这就必须要有所取舍。
比如说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一片中,重点就放在了live-aid的演出上,而在其它重要事件,要么干脆不提,要么一笔带过,最起码也是尽量减少镜头。
而在这个暂命名为《darkness》的剧本当中,关注的重点放在了《摇滚圣经》这套系列专辑中的朋克摇滚篇,《郊区的耶稣》上。
对于现场演出,对于唱片业内的勾心斗角,对于mad唱片公司的崛起,统统采用春秋笔法,一笔带过。
而将大量的篇幅,用于展现专辑的创作过程。
当然,就和任何一部传记电影一样,若是与事实能够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似度,就已经算是很尊重“原著”了。
比如说,在有关《郊区的耶稣》这张专辑的剧情中,罗杰就看到关于“自己”高中时期在贫民窟中生活的描述,并将其归咎于这张专辑的灵感来源。